关山月

昔年嫖姚护羌月,今照嫖姚双鬓雪。 青冢曾无尺寸归,锦书多记穷荒骨。 百战金疮体沙碛,乡心一片悬秋碧。 汉城应期破镜时,胡尘万里婵娟隔。 度碛冲云朔风起,边笳欲晚生青珥。 陇上横吹霜色刀,何年断得匈奴臂。

译文:

当年,那皎洁的月亮照着像嫖姚校尉霍去病一样英勇的守边将领去护卫边疆抵御羌人,如今,这同一轮月亮又照着这位将领,他的双鬓早已如霜雪般花白。 那些战死在塞外的将士,就像王昭君葬于青冢一样,没有一人能回到家乡,家人们收到的书信里,大多记载着亲人埋骨在那荒远之地的消息。 历经百战的将士身上满是刀伤,如今只能孤独地躺在沙漠之中。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就像一片云朵,高高地悬挂在秋日澄澈的碧空之上。 长安城的亲人们盼望着能与出征的将士团圆,就像盼望着破镜重圆,可如今万里之外胡地沙尘弥漫,阻隔了这美好的月色,也阻隔了团圆的希望。 狂风卷着沙尘冲过沙漠、直上云霄,北风呼呼地吹起。傍晚时分,边防的胡笳声响起,声音里仿佛带着一种幽冷的色彩。 在陇上,将士们手持着如霜般寒冷的战刀,吹响横笛。不知道哪一年才能彻底打败匈奴,让边疆永保安宁啊。
关于作者
唐代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