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前生桂树

僊娥玉宫秋夜明,桂枝拂槛参差琼。 香风下天漏丁丁,牛渚翠梁横浅清。 羽帐不眠恨吹笙,栖乌暗惊僊子落。 步月鬃云堕金雀,蕙楼凉簟翠波空。 银缕香寒凤皇薄,东海即为郎斟酌。 绮疏长悬七星杓。

译文:

在宫殿之前生长着桂树的这个秋夜,如同仙子居住的玉宫一般明亮。那桂枝轻轻拂过栏杆,就像参差不齐的美玉。 带着香气的风从天上吹拂而下,伴随着计时的漏壶发出丁丁的声响。牛渚矶边那如翠玉般的桥梁横跨在清澈浅水上。仙子在羽帐中辗转难眠,心中满是愁恨,无奈地吹起了笙。 栖息的乌鸦被突然惊起,好似仙子的身影飘落。仙子在月光下漫步,发髻上的鬃云般秀发松散,金雀发饰也掉落下来。 蕙楼中清凉的竹席上空空荡荡,像是翠绿的水波消散。银色丝线绣的香囊散发的香气渐冷,绘有凤凰的罗帐也显得单薄。 希望东海之水能够为情郎斟酒,雕花窗户上仿佛永远悬挂着北斗七星的杓柄,就像能指引情郎归来的方向。
关于作者
唐代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