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 陈陶 古镜篇 古镜篇 8 次阅读 纠错 唐代 • 陈陶 紫皇玉镜蟾蜍字,堕地千年光不死。 发匣身沈古井寒,悬台日照愁成水。 海户山窗几梳绾,菱花开落何人见。 野老曾耕太白星,神狐夜哭秋天片。 下国青铜旋磨灭,回鸾万影成枯骨。 会待搏风雨泬寥,长恐莓苔蚀明月。 译文: 传说中紫皇所拥有的刻着蟾蜍字样的玉镜,即便坠落到人间历经千年,那光芒依旧不曾消逝。 它从匣中取出,最终沉入冰冷的古井里,若把它悬挂在高台之上,阳光映照,仿佛那哀愁都化作了流水。 它曾在海边人家、山间窗户前,陪伴着女子多少次梳妆打扮,可菱花般镜子里的容颜开落变化,又有谁能真正看到呢。 那曾在太白星照耀之地耕作的老农,见证着它的沧桑,而神狐在秋夜中为这世事变化哀哭,秋日的天空都仿佛被这哭声撕裂成了碎片。 偏远地区的青铜镜子很快就会磨灭,那些镜中如回鸾般美丽的万种身影也都成了枯骨。 这古镜等待着搏击那空旷寂寥天空中的风雨,却又时常担心那莓苔会侵蚀它如明月般的光辉。 标签: 唐诗 关于作者 唐代 • 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