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出于震,文明始敷。 山岳降气,龟龙负图。 爰有书契,乃立典谟。 先知孔圣,飞步天衢。 汉承秦弊,尊儒尚学。 百氏六经,九流七略。 屈宋接武,班马继作。 或颂燕然,或赞麟阁。 降及三祖,始变二雅。 仲宣闲和,公干萧洒。 士衡安仁,不史不野。 左张精奥,嵇阮高寡。 暨于江表,其文郁兴。 绮丽争发,繁芜则惩。 词晔春华,思清冬冰。 景纯跌宕,游仙独步。 青云其情,白璧其句。 灵运山水,实多奇趣。 远派孤峰,龙腾凤翥。 陶令田园,匠意真直。 春柳寒松,不凋不饰。 江淹杂体,方见才力。 拟之信工,似而不逼。 鲍昭从军,主意危苦。 气胜其词,雅愧于古。 隐侯似病,创制规矩。 时见琳琅,惜哉榛楛。 谢朓秀发,词理翩翩。 孤标爽迈,深造精研。 惠休翰林,别白离坚。 有会必惬,无惭曩贤。 吴均颇劲,失于典裁。 竟乏波澜,徒工边塞。 彼柳吴兴,高视时辈。 汀洲一篇,风流寡对。 何逊清切,所得必新。 缘情既密,象物又真。 江总征正,未越常伦。 时合风兴,或无淄磷。 二杜繁俗,三刘琐碎。 陈徐之流,阴张之辈。 伊数公者,阃域之外。 吁此以还,有固斯郐。
讲古文联句
译文:
以下是这篇古文联句的现代汉语翻译:
当帝王兴起如同东方日出,文明开始广泛传播。山岳降下祥瑞之气,神龟和蛟龙背负着神秘的图谶。从此有了文字,进而确立了经典的法则。那先觉的孔圣人,如飞一般行走在天道之上。
汉朝承接秦朝的弊端,尊崇儒家、倡导学习。百家学说与六经之学,九流的思想和七略的分类。屈原和宋玉前后相继,班固和司马迁继续创作。有人赞颂在燕然山的功绩,有人赞美麒麟阁上的功臣。
到了魏武帝、魏文帝、魏明帝这三祖时期,诗歌风格开始改变《诗经》中“二雅”的传统。王粲的作品闲适平和,刘桢的诗文潇洒自在。陆机和潘岳的文字,既不粗野也不缺乏史实依据。左思和张协的文章精深奥妙,嵇康和阮籍的风格高迈孤绝。
到了东晋时期,江南地区文学蓬勃兴起。绮丽的文风竞相涌现,但也警惕过于繁芜的弊病。文辞如春天的花朵般华美,情思如冬天的冰雪般清澈。郭璞的诗文跌宕起伏,他的《游仙诗》独树一帜。情感如青云般高远,语句如白璧般无瑕。
谢灵运描绘山水的诗作,确实有很多奇妙的趣味。犹如遥远的山脉和孤独的山峰,似龙腾凤翔般灵动。陶渊明的田园诗,构思质朴真切。像春天的柳树和寒冬的松树,既不凋零也不刻意修饰。
江淹创作杂体诗,才充分展现出他的才力。模拟古人十分工巧,但又不会让人觉得与原作过于相似而失去自我特色。鲍照的《从军行》等作品,主旨充满危险困苦之感。气势胜过了文辞,与古代的高雅之作相比有所逊色。
沈约的诗文好似有瑕疵,但他创立了诗歌的格律规则。时而能见到精美的篇章,可惜也夹杂着不少平庸之作。谢朓的诗文清新秀发,文辞和义理都十分优美。风格独特超逸豪迈,创作上深入精细地钻研。
惠休和尚在文坛,能够分辨文章的优劣。有所感悟必定能恰当表达,无愧于前代贤才。吴均的文章颇为刚劲,但在剪裁和规范上有所欠缺。终究缺乏文章的波澜变化,只是擅长写边塞题材。
柳恽这位吴兴人,眼光高于同时代的人。他的《江南曲·汀洲采白苹》一篇,风流潇洒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何逊的诗文清新真切,所写内容必定新颖。抒情细腻绵密,状物又十分逼真。
江总的诗文比较正统,但没有超越平常的水准。有时能契合风教兴寄,有时也能保持自身的纯洁。杜之伟、杜龛二人的文章繁缛俗气,刘孝绰、刘孝仪、刘孝威三兄弟的作品琐碎杂乱。陈后主、徐陵之流,阴铿、张正见之辈。这几位文人,都在文学的高境界之外。
唉,从这以后,文学水平就愈发固陋低下,如同春秋时的郐国一样微不足道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