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草堂自大历三年夏新营洎秋及春弥觉境胜因纪其事简潘丞述汤评事衡四十三韵

万虑皆可遗,爱山情不易。 自从东溪住,始与人群隔。 应物非宿心,遗身是吾策。 先民崆峒子,沦景事金液。 绮里犹近名,于陵未泯迹。 吾师逆流教,禅隐殊古昔。 洗足临潺湲,销声寄松柏。 缃荷采堪服,柔草持可席。 道心制野猨,法语授幽客。 境净万象真,寄目皆有益。 原上无情花,山中听经石。 竹生自萧散,云性常洁白。 却见羇世人,远高摩霄翮。 达贤观此意,烦想遂冰蘖。 伊予战苦胜,览境情不溺。 智以动念昏,功由无心积。 形骸尔何有,生死谁所戚。 为与胜悟冥,不忧颓龄迫。 春风自骀荡,禅地常阒寂。 掷札成柳枝,溉瓶养泉脉。 道人知止足,盥漱聊自适。 学外见古贤,颇令我心惕。 眇绵云官世,梦幻羽陵籍。 鬼箓徒相矜,九原谁家宅。 俗情对浅近,至理昧尧跖。 蹈善嗟沈冥,履仁伤堙阨。 匠心圣亦尤,攻异天见责。 试以慧眼观,斯言谅可觌。 外事非吾道,忘缘倦所历。 中宵废耳目,形静神不役。 色天夜清迥,花漏时滴沥。 东风吹杉梧,幽月到石壁。 此中一悟心,可与千载敌。 故交徒好我,筐中无咫尺。 潘生入空门,祖师传秘赜。 汤子自天德,精诣功不僻。 放世与成名,两图在所择。 吾高鸱夷子,身退无瑕摘。 吾嘉鲁仲连,功成弃珪璧。 二贤兼彼才,晚节何感激。 不然作山计,改服我下泽。 君隳元亮冠,我脱潜师屐。 倚卧高松根,共逃金闺籍。

译文:

我呀,世间万种忧虑都能够抛却,唯独喜爱山水的这份情感始终不变。 自从搬到东溪居住,才开始与尘世中的人群有了隔阂。 应对外界事物并非我本心所愿,舍弃自身的世俗牵挂才是我的策略。 上古的崆峒子,隐居以求炼制金丹之术。 绮里季还算是比较看重名声,于陵子仲也未能完全隐匿踪迹。 我的师父秉持逆流而上的教法,禅修隐居的方式和古时大不相同。 他在潺潺流水边洗净双脚,将自己的声名隐藏在松柏之间。 那浅黄色的荷花可以采摘来服食,柔软的青草可以拿来当作席子。 用道心去驯服山中顽皮的猿猴,用法语向那些隐居的客人传授佛法。 这里环境纯净,世间万象都显得真实自然,目光所及之处都对人有益。 原野上那些没有情感的花朵,山中静静聆听经文的石头。 竹子生长得潇洒自在,云朵的本性总是洁白无瑕。 再看看那些被尘世羁绊的人,虽有高远的志向,却像高飞的鸟儿一样难以摆脱束缚。 通达贤明的人明白了这个道理,烦恼的念头就会像冰雪遇到热一样消散。 我历经艰难才战胜自我,看到这美好的景致也不会沉溺其中。 智慧会因为妄动的念头而变得昏昧,功德却是由无心的积累而成。 这身躯又算得了什么呢,生死又有什么值得悲戚的。 因为与深刻的感悟相通,所以也不担忧衰老的年岁逼近。 春风自由自在地吹拂,禅修之地常常寂静无声。 随手丢弃的书札仿佛变成了柳枝,灌溉用的瓶子里养着流动的泉脉。 有道之人懂得适可而止,洗漱一番也能让自己感到舒适。 学习之外看到古代贤人的事迹,颇让我内心有所警醒。 那久远的神仙世界,就像梦幻中的古书典籍一样缥缈。 那些鬼录上的记载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九泉之下谁又知道是谁的归宿。 世俗之人的情感浅薄短视,对于至深的道理连尧和跖的区别都不明白。 践行善道的人感叹自己埋没无名,履行仁义的人悲伤自己遭遇困境。 即使有巧妙的心思,圣人也会有所担忧,标新立异会受到上天的责备。 试着用智慧的眼睛去观察,这些话确实是可以领悟的。 外界的事情并非我所追求的道,忘却尘缘让我厌倦了曾经的经历。 半夜里摒弃了耳目之欲,身体安静,精神也不受役使。 天空在夜晚显得清澈辽远,计时的花漏不时滴下声响。 东风吹拂着杉树和梧桐,清幽的月光洒在石壁上。 在这之中一旦领悟了本心,这份感悟可以与千年的时光相抗衡。 旧日的朋友虽然对我很好,但他们送来的书信却少之又少。 潘生遁入空门,传承了祖师的隐秘深意。 汤子天生具有美德,修行精到且方法无误。 是远离尘世还是追求功名,这两种选择摆在面前。 我敬仰那鸱夷子,功成身退没有瑕疵可被人指责。 我赞赏鲁仲连,建立功业后却舍弃了高官厚禄。 潘、汤二位贤才兼具他们的才能,晚年的选择是多么令人感慨啊。 不然就一起做隐居山林的打算,我换掉这身僧衣,你摘下那象征世俗的帽子。 我们一起倚靠或卧在高高的松树根旁,共同逃离那仕途的束缚。
关于作者
唐代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