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持经僧

唠唠长夜坐,唠唠早起。 杉森森,不见长,人声续续如流水。 𪭢金挣玉,吐宫咽征。 头低草木,手合神鬼。 日消三两黄金争得止,而槁木朽枝,一食而已。 伤嗟浮世之人,善事不曾入耳。

译文:

有位长久修行、坚持诵经的僧人,整夜都在喃喃诵经,一刻不停,到了清晨又早早起来继续唠唠叨叨地念着经。 他所处的地方,杉树长得密密麻麻,可似乎感觉不到它们在生长。而僧人的诵经声却持续不断,就像那潺潺流淌的溪水一般连绵不绝。 他诵经时,声音时而像敲击金属、碰撞美玉般清脆响亮,时而又婉转悠扬,仿佛在吐出“宫”音、咽下“征”音,富有韵律。 他低头诵经时,那专注的模样仿佛让周围的草木都为之动容;双手合十的姿态,连神鬼见了都心生敬畏。 那些世俗之人每日花费三两黄金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贪念又怎会有停止的时候呢?可这位僧人,却如同枯槁的树木、腐朽的树枝一样,生活极为简朴,仅仅只求一顿饭果腹罢了。 我不禁为这浮世中的人们感到哀伤叹息,他们从来听不进行善积德这些有益的话啊。
关于作者
唐代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