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入马头山

马头宝峰,秀塞寒空。 有叟有叟,真隐其中。 无味醍醐,亦非般若。 白趾碧目,数百潇洒。 苦竹大于杉,白熊卧如马。 金钟撼壑,布水喷瓦。 芙蓉堂开峰月入,岳精踏雪立屋下。 伊余解攀缘,已是非常者。 更有叟,独往来,与我语。 情无刚彊,气透今古。 竹笠援补,芒鞋藤乳。 北风倒人,干雪不聚。 满头霜雪汤雪去,汤雪去。 无人及,空望真气江上立。

译文:

马头山这座宝贵的山峰,秀丽的景色直插寒冷的天空。有一位老者啊有一位老者,真正隐居在这山中。他所体悟的并非世俗中美味的醍醐,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般若智慧。 山中还有数百只白蹄碧眼的野兽,它们姿态潇洒。苦竹长得比杉树还要粗大,白熊卧着的时候就像马一样。寺庙里的金钟声响撼动山谷,瀑布的水飞溅到屋瓦之上。 芙蓉堂敞开大门,山峰间的明月洒进堂内,山岳的精灵踏着积雪站立在屋下。我自认为懂得攀缘佛道,已经算是不寻常的人了。 还有那位老者,独自来来往往,与我交谈。他的性情没有刚强执拗之气,气韵却能贯通古今。他头戴用竹子修补过的斗笠,脚穿以藤汁黏合的芒鞋。 北风吹得人站立不稳,干燥的雪也无法堆积。那老者满头霜雪,去化解世间的烦恼,去化解世间的烦恼啊。没有人能比得上他,我只能空自遥望他那蕴含真气的身影在江边伫立。
关于作者
唐代贯休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