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头吟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译文:

在繁华的长安城里,有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他们都是热衷行侠仗义的游侠儿。夜晚时分,他们登上边防的戍楼,抬头凝视着太白星。太白星在古代常常象征着战事,他们望着它,心中满是对边疆战事的关注与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 在那遥远的陇山山头,皎洁的明月高高悬挂,洒下清冷的光辉,远远地照着那道雄关。在这寂静的夜里,陇山路上有行人悠悠地吹起了笛子,那悠扬又略带哀伤的笛声,在空旷的夜里回荡。 有一位来自关西地区的老将,满心都是无法排遣的忧愁。他骑着马路过这里,听到这笛声,不禁停住了脚步。那笛声仿佛触动了他心底最柔软也最伤痛的地方,泪水不由自主地从他的双眼流淌下来。 这位老将一生身经大小一百多场战斗,为国家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可如今,他曾经手下那些官职低微的偏将裨将,一个个都已经封了万户侯,享受着荣华富贵。 就像当年的苏武,他奉命出使匈奴,被扣押在北海边上。他手持着代表汉朝的符节,在那荒无人烟的地方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符节上的旄牛尾毛都掉光了。可他历经千辛万苦回到汉朝后,也仅仅被封了个典属国这样的小官。老将的命运,不正和苏武一样吗?辛苦一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
关于作者
唐代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