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海图》二首 其一

古色辨微茫,华夷在一堂。 云霞开藻井,天地出雕梁。 细草生毫末,轻风拂黛光。 夜山犹带景,秋树不凋霜。 隐竹才分翠,秾华欲堕香。 无风帆自起,度日鸟空翔。 舟势鲸吞久,楼形蜃吐长。 更看台上镜,造化落中央。

译文:

我仔细辨认这《山海图》中那古朴幽微的色彩与景象,仿佛华夏和蛮夷之地的风貌都汇聚在这小小的画面之上。 图中云霞缭绕,如同宫殿里华丽的藻井般绚烂,天地万物就像是从精美的雕梁间展现出来。 那细微的小草,仿佛是从毫尖生长出来的,轻柔的微风似乎正吹拂着画面上青黑色的光泽。 夜色笼罩的山峦,好像还带着一抹余晖的景致,秋天的树木在画里即便没有寒霜,也不会凋零。 隐隐约约的竹子才刚刚透出翠色,艳丽的花朵仿佛就要飘落出阵阵香气。 画面中没有风,船帆却好像自己扬起;日子仿佛在流逝,鸟儿在空中自在地飞翔。 那船的样子,好似长久地被鲸鱼吞没其中;楼阁的形状,如同蜃景吐出的长影。 再看看图中类似高台镜子的地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都落在了画面的中央。
关于作者
唐代张祜

张祜 字承吉,邢台清河人,唐代著名诗人。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