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杜工部坟

何人凿开混沌壳,二气由来有清浊。 孕其清者为圣贤,钟其浊者成愚朴。 英豪虽没名犹嘉,不肖虚死如蓬麻。 荣华一旦世俗眼,忠孝万古贤人芽。 有唐文物盛复全,名书史册俱才贤。 中间诗笔谁清新?屈指都无四五人。 独有工部称全美,当日诗人无拟伦。 笔追清风洗俗耳,心夺造化回阳春。 天光晴射洞庭秋,寒玉万顷清光流。 我常爱慕如饥渴,不见其面生闲愁。 今春偶客耒阳路,凄惨去寻江上墓。 召朋特地踏烟雾,路入溪村数百步。 招手借问骑牛儿,牧儿指我祠堂路。 入门古屋三四间,草茅缘砌生无数。 寒竹珊珊摇晚风,野蔓层层缠庭户。 升堂再拜心恻然,心欲虔启不成语。 一堆空土烟芜里,虚使诗人叹悲起。 怨声千古寄西风,寒骨一夜沉秋水。 归时处处多白酒,生肉如今家家有。 饮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无饱死? 子美当时称才贤,聂侯见待诚非喜。 洎乎圣意再搜求,奸臣以此欺天子。 捉月走入千丈波,忠谏便沉汩罗底。 固知天意有所存,三贤所归同一水。 过客留诗千百人,佳词绣句虚相美。 坟空饫死已传闻,千古丑声竟谁洗? 明时好古疾恶人,应以我意知终始。

译文:

### 第一段:贤愚之论起笔 是谁凿开了混沌的外壳呀?天地间阴阳二气本就有清浊之分。 孕育了清气的便成为圣贤,凝聚了浊气的就成了愚钝质朴之人。 英雄豪杰即便逝去,他们的声名依然美好;而那些不肖之徒,白白死去,就像蓬麻一样毫无价值。 荣华富贵不过是世俗之人一时看重的东西,而忠孝的品德才是万古以来贤人的根本。 ### 第二段:唐代诗坛评说 唐朝文化繁荣昌盛、完备周全,能载入史册的都是才华出众的贤才。 在众多诗人当中,谁的诗笔清新自然呢?屈指算来都没有四五个人。 只有杜工部的诗堪称完美,当时的其他诗人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他的诗笔能追逐清风,洗净世人庸俗的耳朵;他的心灵能夺天地造化,让春天重回人间。 就像晴朗的天光照射着秋天的洞庭湖,万顷寒玉般的湖水清澈地流淌着。 我一直像饥渴之人渴望食物和水一样爱慕着他的才华,没见过他本人,心中便生出无端的愁绪。 ### 第三段:寻访杜甫墓 今年春天我偶然路过耒阳,怀着凄惨的心情去寻找江边杜甫的坟墓。 我特地召集朋友一起,冒着烟雾前行,沿着小路走进溪村几百步。 我招手向骑牛的牧童打听,牧童给我指明了去祠堂的路。 走进门,只见有三四间古老的屋子,台阶旁长满了无数的茅草。 寒冷的竹子在晚风中沙沙作响,野生的藤蔓层层缠绕着庭院的门户。 我走进堂屋,再次拜祭,心中满是悲戚,想虔诚地诉说却又说不出话来。 在那烟雾弥漫、荒草丛生的地方,只有一堆空土,这让诗人的悲惨遭遇更令人叹息。 那千古的怨声寄托在西风之中,他那寒骨仿佛一夜之间沉入了秋水里。 ### 第四段:感慨现实与杜甫境遇 回来的路上,到处都有白酒,如今家家都有生肉。 人们像这样饮酒吃肉,可为什么普通人还会有饿死的情况呢? 当年杜甫归来时,人们都称赞他是贤才,聂侯对待他却并不友好。 等到皇帝再次搜寻人才时,奸臣却用谎言欺骗天子。 有人说杜甫是去捉月亮落入了千丈波涛之中,就像忠臣因劝谏而沉入汨罗江底一样。 我知道天意自有安排,屈原、李白、杜甫三位贤才都归宿于同一种水(指投水而逝或葬身于水的寓意)。 过往的客人留下了千百首诗,那些华丽的词句不过是徒然赞美罢了。 杜甫坟是空的,他因饫死(饱食而死)的传闻已经流传开来,这千古的丑名声究竟谁能洗刷呢? 在这清明的时代,爱好古风、嫉恶如仇的人,应该能理解我这番话所蕴含的前因后果。
关于作者
唐代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