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六十二首 五

玄亮吐清气,神响彻幽笼。 登台发春咏,高兴避希踪。 乘虚感灵觉,鱼山振思童。 摹写天歌梵,冀布法音同。 哀婉故不下,飘飏数仞中。 比丘歌声呗,人畜振心钟。 斯由畅玄句,即感鴈游空。 神朝发筌悟,豁尔自灵通。

译文:

玄亮法师吐出清新的气息,他神圣的声音响亮地传遍了那幽深寂静之处(也有说法是像让耳聋之人听闻)。 他登上高台吟咏着春天的诗篇,兴致高昂地避开那些世俗的踪迹(此处也有版本顺序不同)。 他在空灵之境中感悟到神灵的启迪,就像当年在鱼山引发灵感的曹植一样,唤起了人们的灵思。 他模仿着天界传来的梵音进行创作,希望能让佛法的声音广泛传播,让众人都能听到相同的妙音。 那歌声哀伤婉转(也有版本作“忘高”,较难确切理解),久久不肯消散,飘飘扬扬回荡在数仞高空之中。 比丘们唱起了歌呗,这声音如同振响的洪钟,让人和牲畜都为之震动心灵。 这是因为那流畅的玄妙语句,随即就感召得大雁在天空中翱翔。 神圣的时刻带来了领悟,豁然之间自身便通达了灵妙之境。 (这首诗见于同书同卷的《呗赞部》。注释里提到作者相关内容,此诗在《法苑珠林》卷五十《呗赞篇·音乐部》有不同的文字版本。) 需要说明的是,这首诗较为晦涩,且存在一些异文,不同版本可能会影响具体的理解和翻译,以上翻译仅供参考。
关于作者
唐代道世

道世,俗姓韩,字玄恽,伊阙人。后避太宗讳以字行。年十二出家,显庆中诏居京师西明寺。所著有《法苑珠林》、《诸经要集》、《四分律讨要》、《金刚经集注》等。卒于总章元年后。一云弘道元年卒。诗六十二首。(《全唐诗》无道世诗,传据《宋高僧传》卷四、《释氏疑年录》卷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