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

地极绥安镇,天随使节存。 民风移丑陋,土俗转酝醇。 野服迎旌佩,獠草避阵云。 宣威雄剑鼓,导化动琴樽。 石裂磨刀处,溪留饮马痕。 龙湖鱼鸟眼,认此第三巡。

译文:

这首诗展现了陈元光到绥安镇进行治理的情景,下面是它的现代汉语译文: 这里是地处偏远的绥安镇,朝廷的使节带来天子的使命与威严,如同这天际的云彩始终伴随着这片土地。 曾经这里的民间风气有些粗陋丑恶,如今在治理之下,风气逐渐转变,变得醇厚朴实起来。 当地穿着粗布衣服的百姓,恭敬地迎接我们这些带着旌节玉佩的官员,那些原本桀骜不驯如同杂草般的蛮獠之人,也躲避着我们军队所扬起的战云。 我们挥舞着宝剑,擂动着战鼓,宣扬着朝廷的威严;同时又以琴音和美酒来引导教化百姓,让他们感受文明的气息。 那石头上还留存着我们磨刀时留下的裂痕,小溪里还留着战马饮水的痕迹。 龙湖中的鱼鸟似乎也有了灵性,它们已经认出,这是我们第三次来到这里巡察治理了。
关于作者
唐代陈元光

陈元光,字廷炬,光州人。高宗朝,以左郎将戍闽,进岭南行军总管,奏开漳州为郡,世守刺史。诗三首。 陈元光字廷炬,光州人。补诗二首幷句。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