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高陵人颂刘仁师诗(题拟)

噫泾水之逶迤,溉我公兮及我私。 水无心兮人多僻,锢上游兮干我泽。 时逢理兮官得材,墨绶繠兮刘君来。 能爱人兮恤其隐,心既公兮言既尽。 县申府兮府闻天,积愤刷兮沈疴痊。 划新渠兮百亩流,行龙蛇兮止膏油。 遵水式兮复田制,无荒区兮有良岁。 嗟刘君兮去翺翔,遗我福兮牵我肠。 纪成功兮镌美石,求信词兮昭懿绩。

译文:

哎呀!那泾水弯弯曲曲地流淌,既灌溉了官家的田地,也滋润了我们百姓的私田。水本没有偏心,可有的人却心思不正,他们在河流上游筑起堤坝,截断水流,让我们这里的田地干涸无水。 当时正逢治理的好时机,又有了合适的官员。佩戴着黑色绶带的刘君来到了这里。他心怀仁爱,体恤我们百姓的疾苦。内心公正无私,还能把我们的困境向上反映得清清楚楚。 县府将情况上报给州府,州府又奏报给朝廷。我们长久以来积压的愤懑得以洗刷,就像久治不愈的重病一下子痊愈了。 刘君带领大家开凿了新的水渠,清澈的水流淌进百亩农田。那水渠弯弯曲曲,就像龙蛇在大地上游走,渠里流淌的水如同膏油一般,滋润着土地。 他遵循水利的规则,恢复了合理的田制。从此,再也没有荒芜的区域,年年都有好收成。 可惜啊,刘君要离去高升了。他给我们留下了福祉,却让我们的心里满是不舍。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我们把他的善举刻在美丽的石碑上。寻求真实可信的言辞,来彰显他的美好业绩。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