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脉定知生死路,但向止濇中取。 看取濇脉喻止代,此是死期之大槩。 濇脉喻外有形证,未可断他殂大命。 若无形证与代同,尺部见之皆死定。 欲知死期何以取?古贤推定五般土。 阳土须知不过阴,阴土遇阳当细数。 四季中央戊己同,万物凭土以为主。 孤阳寡阴即不中,譬取鳏夫及寡妇。 假如申年肾代止,十投一岁分明主。 尺部失主鬼称尊,其人子年夏季死。 鬼贼脉在一年内,此事人间尽称会。 春得肺脉死庚辛,愚者反嫌药不对。 叔和謌诀精微,但何其中寻取义。 尺部伏似树无根,阴毒伤寒合其类。 回阳着文后仍看,切骨若无堪下泪。 若人六脉动摇摇,又怕其中无胃气。 屋漏雀啄恶见脾,余部见之皆不畏。 死期常例有多门,弹石解索须细论。 此候不逾于一季,姻亲泣送葬孤坟。 𫚥游若也及鱼翔,一气之期即不长。 十五日中寻鬼贼,水一火二木三量。 金四土五数已实,各随部位好参详。 每季土王十八日,此法古今永无失。 黄帝一法四分三,一法亦云三十日。 随分远近各不同,藏在玉函夸秘密。 唯有伤寒最无定,汗吐下后脉须静。 忽然相反即难医,外边有怕乖形证。 脉息至少冷虚惫,至多热壅水为怪。 补虚泻实更仍前,见此分明还可骇。 上医四事尽须谙,脉病证治要相参。 有一乖违难措手,此即难医大不堪。 更有久病及暴病,大都要知消详惯。 久病脉变即不中,死候当须宜早辨。 暴病脉变亦多端,或善或恶依法看。 脉病相违即不效,要知大命必须𢬵。 关前为阳关后阴,妇人反此是冠簪。 乘凌覆溢相侵夺,荣卫调和理更深。 欲识童男与童女,诀在寸关幷尺里。 自然紧数甚分明,都缘未散精华气。 小儿脉气似大人,老少相违即不起。 本经自病最难医,纵疗何年有瘥时。 间藏七传无外证,强将元散与扶持。 伤寒中风自难看,指下逢之脉缭乱。 合吐即泻即非良,汗脉见时须发汗。 虽然得汗状如珠,密密铺排在病躯。 此候不堪休胗脉,其人朝夕命疕殂。 但于弦钩毛石中,此状见之当病剧。 徒夸五色大还丹,若愿痊除空费力。 更有死脉多般样,难经细说那志向,从上损下死即迟,死脉多从下损上。 连传五脏死疾时,一朝炁少志调养。 再损之时促命期,如逢真个堪惆怅。 病候脉状多中取,要知大抵开门户。 有一乖违即不中,但看强者推为主。 复有久病更难看,或与健人脉一般。 忽然加至脉飜双,结托寻衣好买棺。 若遇风疾及劳疾,妙法看时如抵圣。 风疾脾缓空费力,劳极心数命难存。 风疾无令脉至迟,劳疾至多药无应。 伤寒中风得死脉,但将真药与瓷闘。 药灵病退脉须和,脉若准前命难救。 如此定知生死期,可作医家箕本柄。 若能指下悟元机,便是灵台挂明镜。
生死歌诀 一
译文:
这篇《生死歌诀一》并非古诗词,而是一篇医学歌诀,主要围绕中医通过脉象判断生死的内容。以下是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 开篇点明主旨
通过切脉能够确定生死的趋向,主要从脉的止涩情况来判断。要知道涩脉和止代脉有相似之处,出现这种脉象大体就是死期将近的征兆。
### 涩脉相关判断
不过,仅仅出现涩脉并伴有外在症状表现时,还不能就此判定病人会死亡。但如果没有外在症状,脉象和代脉相同,而且在尺部出现这种脉象,那就肯定是死症了。
### 死期的推断方法
要想知道死期如何确定呢?古代贤医总结出依据五行中土的五种情况来推断。阳土所对应的病症,病程一般不会超过阴的时间范围;阴土所对应的病症,遇到阳的时间就要仔细推算。四季之中中央属戊己土,世间万物都以土为主导。人体阴阳若出现孤阳或者寡阴的情况就很危险,就好像鳏夫和寡妇一样,失去了平衡。
比如在申年肾脉出现代止的脉象,大概每十年有一年会出现这种典型情况。要是尺部脉象失去正常的主宰,邪气就会占上风,那么这个人可能会在子年的夏季去世。鬼贼脉出现后,一般在一年内会有生死之变,这在医界大家都有所了解。
### 不同季节脉象与生死关系
春天如果出现肺脉,那么病人可能会在庚辛日(五行中庚辛属金,对应肺)死亡,一些愚昧的人反而会埋怨药物不对症。王叔和所著歌诀内容精妙细微,我们要从中探寻其中的深意。
### 特殊脉象的生死预示
尺部脉象伏而不见,就像树没有根一样,这种情况和阴毒伤寒类似。即便运用回阳的方法,若仔细观察切骨的脉象还是没有起色,那就令人痛心了。
如果人的六脉动摇不定,还怕其中没有胃气。屋漏脉、雀啄脉在脾的对应部位出现是很凶险的,但在其他部位出现还不用过于担忧。
### 多种死脉情况及时间判断
死期的判断通常有多种情况,像弹石脉、解索脉等需要仔细分析。出现这些脉象,病情恶化一般不会超过一个季度,到时亲戚们只能悲痛地送病人去孤坟安葬。
虾游脉和鱼翔脉出现,病人存活的时间就不长了。按照水对应一、火对应二、木对应三、金对应四、土对应五的数理,结合脉象出现的部位仔细参详,一般十五天内就能判断出病情的发展。每个季节土旺的十八天,运用这个方法判断古今都很准确。黄帝的一种方法是将时间四分三,也有一种说法是按三十天来算,具体时间远近各有不同,这些方法都藏在医书里显得十分神秘。
### 伤寒病症的脉象判断
尤其是伤寒病最难判断,经过发汗、催吐、泻下等治疗后,脉象应该趋于平静。如果脉象相反就很难医治了,而且还要担心外在症状与脉象不相符。脉息太少说明病人身体冷虚疲惫,太多则可能是热邪壅盛,水液代谢失常作怪。如果补虚泻实后病情依旧,见到这种情况就很可怕了。
### 医生的要求及病症脉象综合判断
高明的医生要熟知望、闻、问、切四件事,要把脉象、病症、诊断、治疗相互参照。只要有一点不相符就很难下手治疗,这种情况就是难治之症。
对于久病和暴病,大体上都要仔细分辨清楚。久病患者脉象突然改变就很危险,死症的迹象要尽早辨别。暴病患者脉象变化也多种多样,是好是坏要依据医理来判断。脉象和病症不相符,治疗就不会有效果,要判断病人的生死就得谨慎。
### 不同人群脉象特点
关前属阳,关后属阴,但妇人的脉象与此相反。脉象出现乘凌、覆溢等相互侵犯的情况,说明荣卫之气的调和机理更为复杂。要辨别童男和童女的脉象,关键在寸、关、尺三部。他们的脉象自然紧数很明显,这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散失精华之气。小儿的脉象如果和大人一样,或者老少脉象差异太大,病情就很危险。
### 本经自病及其他病症脉象
本经自病是最难医治的,即便治疗也很难痊愈。间藏七传没有外在症状的,只能勉强用原方散剂来扶持。伤寒和中风病本身就难以判断,切脉时会感觉脉象紊乱。该吐的时候用了泻法,或者该泻的时候用了吐法,都不是好办法;见到应该发汗的脉象就要及时发汗。但如果发汗后汗像珠子一样密密麻麻地布满身体,这种情况就很糟糕,不用再诊脉了,病人早晚就会死亡。
### 弦钩毛石脉及其他死脉情况
在弦、钩、毛、石这些脉象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病情就会很严重。即便吹嘘服用五色大还丹,想要治愈疾病也是白费力气。
《难经》详细记载了多种死脉的情况,从上往下损耗的病症死亡会慢一些,死脉大多是从下往上发展的。病情连续传遍五脏成为死疾时,一旦精气减少又不注意调养,再次损耗时就会缩短寿命,遇到这种情况真让人惆怅。
### 病症与脉象综合考量
要从众多的病症和脉象中判断病情,大致有一些规律可循。只要有一点不相符就可能判断失误,要以表现明显的脉象和症状为主来推断。
还有久病患者更难判断,有的久病患者脉象和健康人一样,忽然脉象变得加倍异常,出现病人拉扯衣服等症状,那就要准备棺材了。
### 风疾、劳疾及伤寒中风的脉象判断
对于风疾和劳疾,用妙法诊断就像遇到了神医一样。风疾患者脾脉迟缓,治疗往往白费力气;劳疾患者心跳过快,生命就难以保全。风疾患者脉象不能太慢,劳疾患者脉象太快用药也往往无效。
伤寒和中风病出现死脉,只能用好药尽力一搏。如果药有效果病情好转,脉象也应该趋于平和;如果脉象还是和之前一样,病人就很难救治了。
### 总结
像这样准确判断生死的方法,可以作为医家的根本准则。如果医生能够在切脉时领悟其中的玄机,那就好像心中挂着一面明亮的镜子,能清晰地判断病情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