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智人求心不求佛,诸法寂灭即贪淫。 爱欲贪淫从心起,我亦征心于无心。 若也求心复不得,自然无处起贪淫。 贪淫无起亦无灭,颠倒非浅亦非深。 又亦不得非贪欲,无得不得妙难寻。 三毒性中恒如此,具足常同坚固林。 余事贪淫为佛事,更无三毒横相侵。 若求出离还沉没,分别出没还复沈。 诸佛善得于三毒,众生虚妄不能任。 我亦勤修三毒性,更不愿求诸佛心。 行路难,路难心中本无物。 无物即是净菩提,无见心中常见佛。
行路难二十篇(幷序) 第六章明心性无染
译文:
你瞧啊,有智慧的人追求的是本心而非外在的佛。其实各种现象看似存在,一旦领悟其寂灭的本质,就会明白像贪淫这类行为,也不过是虚妄之相。
爱欲和贪淫这些念头都是从内心生发出来的,而我呢,也在探寻心的本质,发现心其实是没有固定实体、没有妄念的状态。
要是我们去寻求心的本体却找不到,那就自然不会在任何地方生起贪淫的念头了。贪淫的念头既然不生起,也就无所谓消灭,这种看似颠倒的认知,其实并非简单肤浅,也不是高深莫测。
同时,我们也不能绝对地说没有贪欲,因为这种“无得”“不得”的微妙境界很难去探寻和把握。
贪、嗔、痴这三毒,在本质上始终是这样的道理。就好像它们是一片坚固的树林,其实它们也本自具足佛性。
在我看来,日常那些看似是贪淫等世俗之事,其实也是修行佛道的事。一旦领悟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再有三毒来侵扰我们。
如果一心想着要脱离这世间的种种烦恼,可能反而会陷入更深的困境。要是对事物进行分别,想着出离或者陷入,那也会一直在烦恼中沉沦。
诸佛能够很好地对待和转化三毒,而众生却因为虚妄的认知,无法承受和化解它们。
我也一直在努力修行,去深入了解三毒的本质,并且我更不愿意去盲目地追求诸佛那种看似高高在上的心性。
人生的道路艰难啊,但实际上,我们的心中原本就是空无一物的。心中无物,这就是纯净的菩提境界,在没有妄见的心中,其实时刻都能见到佛性。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