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二十篇(幷序) 第十九章明无觉精进

君不见正心修行诸佛子,以见非心故不忧。 知心非心意非意,八风伤逼岂怀愁。 随风东西无我所,独脱逍遥不系舟。 设使住时终非住,走遍十方而不流。 不见我时于无我,善哉设性任沈浮。 世间妄想无真实,吾于此中何所求? 只用非心觉非学,亦复正修于不修。 若人不知如此处,不应称名作比丘。 为个痴心作奴仆,爱结缠之不自由。 而此更增诸苦恼,永劫长涂三界囚。 生死相连弥复甚,盼不能得永长休。 行路难,路难无令过诸念。 无念之念乃为真,真念无真还自炎。

译文:

各位正心修行的佛子啊,你们要知道,因为明白心并非实有,所以不会有忧愁。 能够知晓心并非真正的心,意念也并非实存的意念,那么即便遇到称、讥、毁、誉、利、衰、苦、乐这八风的伤害逼迫,又怎会心怀忧愁呢? 要像那随顺风儿东西飘荡的事物一样,不执着于自我和外境,就如同一只独自解脱、逍遥自在、无所系缚的小船。 就算看似安住,实际上也并非真正的安住,能够走遍十方世界却不会被外境所流转。 当你不再有“我”的概念,体悟到“无我”的境界,这真是太好了,就任由自己的本性在世间沉浮。 世间的种种妄想都是虚幻不实的,我在这虚幻之中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只需用“非心”的觉悟去领悟,而不是依靠世俗的学问,其实这也就是在看似不修行中进行真正的修行。 如果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那就不应该称作比丘。 那些被痴心所奴役的人,被爱欲的结缚缠绕得失去自由。 而且这样还会增添更多的苦恼,永远被困在三界的漫长苦途中。 生死不断相连,这种痛苦愈发严重,人们盼望着却始终得不到永远的休止。 行路实在艰难啊,不要让各种妄念过度滋生。 没有妄念的那种念头才是真正的念,可这真念其实也并非实有,最终也会自行消散。
关于作者
唐代傅翕

傅翕,字玄风,一名即灵璨,字德素。俗姓楼,东阳郡乌伤县竹山里人。建武四年生。居婺州双林寺。世称傅大士、双林大士。太建元年卒,年七十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