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运用堂堂,逍遥自在无妨。 一切不能为害,坚固犹若金刚。 不著二边中道,翛然非断非常。 五欲贪嗔是佛,地狱不异天堂。 愚人妄生分别,流浪生死猖狂。 智者达色无碍,声闻无不恛惶。 法性本无瑕翳,众生妄执青黄。 如来引接迷愚,或说地狱天堂。 弥勒身中自有,何须别处思量。 弃却真如佛像,此人即是颠狂。 声闻心中不了,唯只趁逐言章。 言章本非真道,转加鬭争刚强。 心里蚖蛇蝮蝎,螫著便即遭伤。 不解文中取义,何时得会真常? 死入无间地狱,神识枉受灾殃。
十四科头 断除不二
译文:
### 译文
大丈夫行事磊落、光明正大,逍遥自在也没什么妨碍。
世间的一切都无法对其造成伤害,其内心坚定,就像金刚一样坚固。
不执着于事物的两边极端,也不刻意追求所谓的中道,悠然超脱,既非断灭,也非永恒不变。
世间的五欲(财、色、名、食、睡)、贪念和嗔恨其实就是佛性的体现,地狱和天堂本质上并无差异。
愚笨的人胡乱地进行分别,在生死轮回中放纵不羁、流浪不止。
有智慧的人能看透色法(物质现象)并无障碍,而那些声闻乘(听闻佛法而悟道的修行者)听闻此理,无不感到惶恐。
法性(事物的本质)原本就没有瑕疵和遮蔽,是众生自己虚妄地执着于外在的青黄等表象。
如来佛祖为了引导那些迷茫愚笨的人,有时会说有地狱和天堂。
其实弥勒佛所代表的觉悟境界,我们自身本就具备,何必到别处去思索寻找呢?
如果抛弃了自身本有的真如佛性,却去向外寻求佛像,这样的人就是癫狂之人。
声闻乘修行者心中未能真正领悟佛法,只知道一味地追逐文字章句。
文字章句本就不是真正的大道,如此反而会加剧争斗,让人心性刚强。
内心就像藏着蚖蛇、蝮蝎一样,一旦被这些不良心念蜇伤,就会遭受损害。
不懂得从文字中领悟其中的深意,什么时候才能体会到真正永恒的真理呢?
若一直如此,死后就会堕入无间地狱,神识白白遭受灾殃。
### 注释
这首诗是宝志禅师所作的《十四科头》中的“断除不二”部分,其核心思想是宣扬一种超越二元对立、回归本真佛性的禅宗理念,引导人们摆脱对事物的虚妄分别,认识到自身本具的佛性。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