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

土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 汾阴备冬礼,长乐应和风。 赐庆垂天泽,流欢旧渚宫。 楼台生海上,箫鼓出天中。 雾晓筵初接,宵长曲未终。 雨随青幕合,月照舞罗空。 玉陛分朝列,文章发圣聪。 愚臣忝书赋,歌咏颂丝桐。

译文:

在这象征着土德的三元佳节里,天子怀着像尧帝一样的仁爱之心,让天下万国都感受到同一的关怀。 就如同古代在汾阴举行庄重的冬祭之礼,如今在长乐宫也应和着祥和的风,举行着盛大的活动。 皇帝赐予臣民的庆典如同天降恩泽,这份欢乐一直流溢到旧时的渚宫之地。 那巍峨的楼台仿佛从海上拔地而起,悠扬的箫鼓之声好似从天空中央传出来。 清晨雾气中,盛宴刚刚开始,长夜漫漫,美妙的乐曲还未结束。 细雨仿佛随着青色的帷幕一同降临,明月照亮了空荡荡的舞场,舞者们的罗衣已散去。 在宫殿的玉阶前,大臣们按朝班依次排列,天子聆听着臣子们的文采华章。 我这愚笨的臣子有幸能撰写诗赋,用笔墨来歌颂这盛世,愿这歌声和辞章能通过丝弦乐器传扬出去。
关于作者
唐代王昌龄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