缑山西峰草堂作

结庐对中岳,青翠常在门。 遂耽水木兴,尽作渔樵言。 顷来阙章句,但欲闲心魂。 日色隐空谷,蝉声喧暮村。 曩闻道士语,偶见清净源。 隐几阅吹叶,乘秋眺归根。 独游念求仲,开径招王孙。 片雨下南涧,孤峰出东原。 栖迟虑益澹,脱略道弥敦。 野霭晴拂枕,客帆遥入轩。 尚平今何在,此意谁与论。 伫立云去尽,苍苍月开园。

译文:

我在缑山西峰建造了一座草堂,正对着中岳嵩山,那青翠的山色仿佛永远都在门前。 从此我沉溺于这水光山色带来的兴致,平日里说的也尽是渔夫樵夫的话语。 近来我不再写文章诗句,只想着让自己的心神清闲自在。 太阳的余晖渐渐隐没在空寂的山谷中,蝉鸣声在暮色笼罩的村庄里喧闹。 从前听闻过道士的话语,偶然间探寻到了清净的本源。 我倚着几案欣赏风吹树叶的景象,趁着秋日眺望万物归根的自然之景。 独自游玩的时候,我思念着像求仲那样的好友;于是我开辟小径,想要邀请像王孙那样的贤士前来相聚。 忽然,一阵细雨洒落在南面的山涧,一座孤峰从东面的原野上突兀地显现出来。 长久地隐居让我的思虑越发淡泊,超脱世俗让我的道心更加深厚。 野外的雾气在晴天里轻轻拂过我的枕头,远处的客船仿佛径直驶入了我的轩窗。 像尚平那样的人如今在哪里呢?我心中的这份意趣又能和谁去诉说呢? 我久久伫立,直到云彩散尽,天色渐暗,那苍茫的月光洒满园子。
关于作者
唐代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