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潘陵尖还少室居止秋夕凭眺

草堂近少室,夜静闻风松。 月出潘陵尖,照见十六峰。 九月山叶赤,谿云淡秋容。 火点伊阳村,烟深嵩角钟。 尚子不可见,蒋生难再逢。 胜惬只自知,佳趣为谁浓。 昨诣山僧期,上到天坛东。 向下望雷雨,云间见回龙。 夕与人群疎,转爱丘壑中。 心澹水木会,兴幽鱼鸟通。 稀微了自释,出处乃不同。 况本无宦情,誓将依道风。

译文:

我的草堂靠近少室山,在这寂静的夜里,能清晰地听到风吹松林的声音。月亮从潘陵尖升起,清辉洒下,照亮了少室山的十六座山峰。 九月时节,山中的树叶都变成了红色,溪水边的云朵悠悠,冲淡了秋天的萧瑟,让秋景显得更加从容。伊阳村星星点点闪烁着火光,嵩山角落的钟声透过浓重的烟雾传来。 像尚子平那样的高人已经难以见到,蒋诩这样的隐士也很难再遇到。我内心的这种惬意只有自己知道,这美妙的情趣又能和谁一起尽情分享呢? 昨天我和山僧相约,一同登上了天坛峰东。站在高处向下望去,能看到雷雨交加的景象,云朵间仿佛有蜿蜒的蛟龙在游动。 到了傍晚,我渐渐与尘世人群疏远,转而更加喜爱这深山沟壑。我的心境淡泊,仿佛与山水树木融为一体;兴致清幽,好像能和鱼鸟心意相通。 那些世间的琐事烦恼,此刻都自然而然地消解了,我和追名逐利之人的人生选择是如此不同。况且我本来就没有做官的想法,发誓要追随那道家风范,在这山林间自在生活。
关于作者
唐代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