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寒食不小住,千骑拥春衫。 衡阳石鼓城下,记我旧停骖。 襟似潇湘桂岭,带似洞庭春草,紫盖屹东南。 文字起骚雅,刀剑化耕蚕。 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 奋髯抵几堂上,尊俎自高谈。 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裤,归诏凤凰衔。 君去我谁饮,明月影成三。

译文:

寒食节也不停留,你率领众多人马,身着春衫前行。还记得我当年也曾在衡阳石鼓城下停下坐骑。 那一带的山川,如衣襟般的是潇湘和桂岭,如衣带般的是洞庭湖畔的春草,紫盖峰傲然屹立在东南方。你用文字继承了《离骚》《诗经》的风雅传统,让刀剑化为了耕田的农具和养蚕的工具,带来和平与安宁。 看你这位地方长官,在这些方面必定不同凡响。你在公堂之上激昂地抖动着胡须,用手拍着几案,在宴席之间从容高谈阔论。 不要相信皇帝所在的京城路途遥远难以接近,只要你能让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得到百姓的爱戴,朝廷征召你的诏书自然会很快到来。 你这一去,我和谁一起饮酒呢?只能与明月、自己的影子凑成三人共饮了。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