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补陀大士虚空,翠岩谁记飞来处。 蜂房万点,似穿如碍,玲珑窗户。 石髓千年,已垂未落,嶙峋冰柱。 有怒涛声远,落花香在,人疑是、桃源路。 又说春雷鼻息,是卧龙、弯环如许。 不然应是,洞庭张乐,湘灵来去。 我意长松,倒生阴壑,细吟风雨。 竟茫茫未晓。 只应白发,是开山祖。

译文:

普陀山上的观音大士身处虚空之境,那翠岩啊,谁能记得它是从何处飞来的呢? 那岩石上有无数如蜂房般的洞穴,它们相互贯穿又似有阻碍,就像那精巧玲珑的窗户。石髓历经千年,垂挂在那里却还未掉落,好似嶙峋的冰柱。远处传来怒涛般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落花的香气,人们都怀疑这里就是那世外桃源之路。 又有人说,那如春雷般的声响是石间卧龙发出的鼻息声,这卧龙弯曲盘绕成这般模样。不然的话,或许是在洞庭湖畔演奏着仙乐,湘水之神在这儿来来去去。 我心里想着,这里就如同有长松倒挂在阴暗的沟壑之中,在风雨中轻轻低吟。可我终究还是茫茫然没有弄明白这一切。 想来只有那白发苍苍的老者,可能才是这开山之祖,知晓这里的奥秘。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