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楼

花好处,不趁绿衣郎。 缟袂立斜阳。 面皮儿上因谁白,骨头儿里几多香。 尽饶他,心似铁,也须忙。 甚唤得、雪来白倒雪。 更唤得,月来香杀月。 谁立马,更窥墙。 将军止渴山南畔,相公调鼎殿东厢。 忒高才,经济地,战争场。

译文:

在那繁花盛开的美妙之处,并不急于去迎合那些年少风流的公子。那洁白如素衣的花朵,独自挺立在夕阳的余晖之中。 这花儿的花瓣为何这般洁白,是因了谁呢?而它的骨子里又藏着多少清幽的香气啊。就算是那心如铁石、不为所动的人,见了这花,也必然会为之匆忙流连。 这花的洁白,简直能把雪都比下去,仿佛是它把雪唤来,却让雪自愧不如;它的香气,更是能让月亮都为之失色,好似是把月亮招来,却让月亮被这花香“杀败”。 不知是谁,驻马停立,痴痴地望着这花;又有谁,悄悄越过墙来,只为一睹芳容。 当年将军在山南靠“望梅止渴”鼓舞士气;宰相在殿东厢用鼎来调和五味治理国家。而这花啊,就如同有着超凡才华的人,不管是在经世济民的领域,还是在激烈的战争场所,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