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日丽风暄,暗催春去,春尚留恋。 香褪花梢,苔侵柳径,密幄清阴展。 海棠零乱,梨花淡伫,初听闹空莺燕。 有轻盈、妍姿靓态,缓步阆风仙苑。 绿丛红萼,芳鲜柔媚,约略试妆深浅。 细叶来禽,长梢戏蝶,簇簇枝头见。 酡颜鬒发,春愁无力,困倚画屏娇软。 只应怕、风欺雨横,落红万点。

译文:

在这阳光明媚、暖风轻柔的日子里,春天正暗暗地被时光催促着离去,可春天似乎还恋恋不舍。花朵的香气已经渐渐从枝头消散,青苔也悄悄爬上了柳树掩映的小径,浓密的枝叶相互交织,形成了清幽的树荫。 海棠花已经零乱地散落一地,梨花则淡雅地伫立在枝头。这时,我初次听到了空中黄莺和燕子喧闹的啼鸣声。有一位身姿轻盈、容貌艳丽的女子,迈着缓缓的步伐,就好像是从神仙居住的阆风仙苑中走出来的一样。 在绿色的枝叶丛中,红色的花朵娇艳欲滴,它们新鲜又柔美,仿佛是精心化了淡妆,各自展示着不同的深浅色调。细叶的沙果树上,长长的枝梢间有蝴蝶嬉戏,它们簇拥在枝头,十分惹人喜爱。 那女子面色红润,头发乌黑亮丽,却带着一丝春愁,显得慵懒无力,娇弱地倚靠在画屏之上。她大概是害怕狂风肆虐、暴雨倾盆,到时候万点落花将会飘零满地吧。
关于作者
宋代赵师侠

赵师侠(生卒年不详)一名师使,字介之,号坦庵,太祖子燕王赵德昭七世孙,居于新淦(今江西新干)。淳熙二年(1175)进士。十五年为江华郡丞。饶宗颐《词籍考》卷四:“其跋孟元老《梦华录》云:”余侍先大父,亲承謦咳,校之此录,多有合者,今甲子一周,故老沦没,因镌木以广之。淳熙丁未(1187)十月,浚仪赵师侠介之书于坦庵。‘似师侠生于建炎元年(1127)以前。集中有重明节词,则当光宗以九月四日为重明节之世。所署最后年干为乙巳,则宁宗庆元三年(1197)也。有《坦庵长短句》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