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元宵三五。 正好嬉游去。 梅柳蛾蝉斗济楚。 换鞋儿、添头面,只等黄昏,恰恨有、些子无情风雨。 心忙腹热,没顿浑身处。 急把灯台炙艾炷。 做匙婆、许葱油,麦灰画葫芦,更漏转,越㬠不停不住。 待归去、尤自意迟疑,但无语空将,眼儿厮觑。

译文:

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是出门游玩的好时候。街头巷尾,梅花、柳树竞相争艳,女子们头上戴着蛾形、蝉形的头饰,个个打扮得整齐又漂亮。有个姑娘赶忙换好新鞋,精心地增添头饰,满心欢喜地只等着黄昏的到来,好出门去感受这热闹的元宵氛围。可偏偏不巧,天公不作美,下起了一些让人讨厌的无情风雨。 这姑娘心里又着急又燥热,浑身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放才好。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甚至还拿起灯台来点着艾炷,也不知道她这是在祈求老天别再下雨。她像个慌乱的老妈子一样,又是许愿,说要做什么用葱油做的食物来供奉,又是用麦灰在地上画葫芦,也不知道这有什么用处。时间一点点过去,更漏声不断传来,雨却越下越大,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等到夜深了,她知道这游玩是去不成了,可心里还是犹豫不决。她默默地站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和身边的人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眼神里满是无奈和失落。
关于作者
宋代赵师侠

赵师侠(生卒年不详)一名师使,字介之,号坦庵,太祖子燕王赵德昭七世孙,居于新淦(今江西新干)。淳熙二年(1175)进士。十五年为江华郡丞。饶宗颐《词籍考》卷四:“其跋孟元老《梦华录》云:”余侍先大父,亲承謦咳,校之此录,多有合者,今甲子一周,故老沦没,因镌木以广之。淳熙丁未(1187)十月,浚仪赵师侠介之书于坦庵。‘似师侠生于建炎元年(1127)以前。集中有重明节词,则当光宗以九月四日为重明节之世。所署最后年干为乙巳,则宁宗庆元三年(1197)也。有《坦庵长短句》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