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小队旌旗出,画鹢倚嵩竹。 青秧白水无际,中有一犁耕。 听得田翁相语,今岁时年恰好,眨眼是秋成。 老守何能解,持此报皇明。 望家山,千里外,楚云平。 良田二顷,非村非郭枕柴局。 况有檐林香透,更有杨堤阴合,魂梦每宵征。 巴得西风起,吾亦文前程。

译文:

一支打着旌旗的小队出发了,装饰精美的船儿停靠在高大的竹子旁。放眼望去,青青的秧苗和白水连成一片,无边无际,其间有一头牛拉着犁在耕田。 我听到田间的老翁们相互交谈:“今年的年景刚刚好,转眼间就要秋收啦。”我这个地方长官也没什么特别的本事,只能把这丰收的景象上报给朝廷。 我望向千里之外的家乡,那里与这楚天的地平线相平。家中有二顷良田,既不在村子里,也不在城郭旁,挨着柴门。 况且屋檐下树林的香气四处飘散,还有那杨柳堤上绿树成荫。我的魂梦每个夜晚都飞向那里。 只盼着西风刮起的时候,我也能踏上回家的旅程。
关于作者
宋代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