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王孙

汉家宫阙动高秋。 人自伤心水自流。 今日晴明独上楼。 恨悠悠。 白尽梨园子弟头。

译文:

汉朝的宫殿在深秋的时节中显得格外萧瑟,仿佛也在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凋零。如今宋朝的宫殿亦是如此,人们在这残破的景象中暗自伤心,而那无情的江水却依旧自顾自地流淌着,丝毫不为人间的哀愁所动。 在这晴朗的日子里,我独自登上高楼,极目远眺。心中的恨意如绵绵不绝的丝线,悠长而又深沉。曾经那些在梨园中载歌载舞、青春年少的子弟们,如今也都已白发苍苍。他们见证了朝代的兴衰,岁月的沧桑,曾经的繁华早已不复存在,只留下满心的伤痛和无尽的怅惘。
关于作者
宋代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