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穿花省路,傍竹寻邻,如何故隐都荒。 问取堤边,因甚减却垂杨。 消磨纵然未尽,满烟波、添了斜阳。 空叹息,又翻成无限,杜老凄凉。 一舸清风何处,把秦山晋水,分贮诗囊。 发已飘飘,休问岁晚空江。 松陵试招旧隐,怕白鸥、犹识清狂。 渐溯远,望并州、却是故乡。

译文:

我穿过花丛,找寻着往昔熟悉的小路,沿着翠竹去探访旧时的邻居,可怎么旧日隐居的地方一片荒芜景象。我询问堤岸边的人,为何堤边的垂杨减少了这么多。 就算往昔的痕迹还未完全消磨殆尽,但眼前满是烟波浩渺,又添上一抹斜阳余晖。我只能空自叹息,这叹息又化作了无尽的凄凉,好似杜甫晚年的悲苦心境。 我驾着一艘小船,在清风中飘荡,不知该去往何处。我真想把秦地的山、晋地的水,都装进我的诗囊之中。如今我的头发已经飘飘花白,就别再问我在这岁暮之时独自漂泊在空寂江面上的事了。 我试着到松陵去寻访旧日隐居的友人,又怕白鸥还记得我当年的疏狂模样。船儿渐渐溯流而上,越行越远,我望着并州的方向,却觉得那里才是我的故乡啊。
关于作者
宋代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