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声短棹,柳色长条,无花但觉风香。 万境天开,逸兴纵我清狂。 白鸥更闲似我,趁平芜、飞过斜阳。 重叹息,却如何不□,梦里黄梁。 一自三高非旧,把诗囊酒具,千古凄凉。 近日烟波,乐事尽逐渔忙。 山横洞庭夜月,似潇湘、不似潇湘。 归未得,数清游、多在水乡。

译文:

船桨划动,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两岸柳树垂下细长的枝条,虽然没有繁花,但只觉得微风中都带着清香。广阔的天地豁然开朗,我逸兴勃发,尽情地放纵着自己的清狂。那白鸥比我还要悠闲自在,它沿着平坦的草地,向着斜阳飞去。我不禁重重叹息,怎么就不能……如同做了一场黄粱美梦呢。 自从“三高”的时代已成为过去,曾经装着诗稿和酒具的生活,如今只剩下千古的凄凉。近来在这烟波浩渺的水上,那些赏心乐事都随着渔人忙碌的身影消散了。夜晚,山峦横亘在洞庭湖边,月光洒下,这景色好似潇湘,却又不似真正的潇湘。我一直没能归去,细数那些清幽的游历,大多都是在这水乡之间。 注:原词中有缺字“□”,翻译时无法准确体现其内容,只能以省略号或原样保留形式体现。
关于作者
宋代张炎

张炎(1248年-1320年),字叔夏,号玉田,晚年号乐笑翁。祖籍陕西凤翔。六世祖张俊,宋朝著名将领。父张枢,“西湖吟社”重要成员,妙解音律,与著名词人周密相交。张炎是勋贵之后,前半生居于临安,生活优裕,而宋亡以后则家道中落,晚年漂泊落拓。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张炎另一重要的贡献在于创作了中国最早的词论专著《词源》,总结整理了宋末雅词一派的主要艺术思想与成就,其中以“清空”,“骚雅”为主要主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