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

江头苑外。 常记同朝退。 飞骑轧,鸣珂碎。 齐呕云绕扇,赵舞风回带。 严鼓断,杯盘藉草犹相对。 洒涕谁能会。 醉卧藤阴盖。 人已去,词空在。 兔园高宴悄,虎观英游改。 重感慨,惊涛自卷珠沈海。

译文:

还记得过去在江头、宫苑之外,我们常常一同退朝。那时候,骑马奔驰的声响交织在一起,官员们身上佩戴的珂佩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细碎的声音。 宴会上,齐国的歌女歌声婉转,仿佛云朵都环绕在她们的歌扇旁;赵国的舞女翩翩起舞,那长袖随风飘摆,好似风儿在舞动她们的衣带。宴会进行到很晚,严鼓敲响,意味着时间已到,但我们仍随意地把杯盘放在草地上,相对而坐,继续畅饮。 可如今,我洒下伤心的泪水,又有谁能理解呢?我只能独自醉卧在藤萝树荫的覆盖之下。曾经一同宴乐的人都已离去,只留下那些曾经写下的词还在。 昔日梁孝王兔园那样的高雅盛宴早已悄然落幕,像汉宣帝时虎观那样的英才相聚、学术交流的盛景也已改变。这一切让我感慨万千,那汹涌的惊涛自顾自地在珍珠般的大海上翻卷,就如同我内心难以平息的波澜。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