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欲买庐山,山前三亩,小桥横过松间。 变名吴市,谁认旧容颜。 最好栖贤峡外,应自此、都隔尘寰。 人稀到,壶中化国,光景更堪闲。 无心,求至道,柴门闭了,饱睡甘飡。 幸儿成孙长,为扫家山。 若问它年归去,蓦地也、双桨来还。 愁难舍,清风万壑,高处正跻攀。

译文:

我真想在庐山购置一块地,就在山前三亩大小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小桥横跨在松树林间。我想更名改姓,就像当年伍子胥逃到吴市那样,谁还能认出我往昔的模样。 最令人心仪的是栖贤峡外那个地方,从此处开始,就仿佛与尘世隔绝了。这里人迹罕至,宛如壶中仙国,那美好的时光让人能悠闲自在地度过。 我已无心去追求什么高深的道了,柴门紧闭,我吃饱睡足,生活过得十分惬意。幸好儿子长大成人,孙子也已成长,他们会为我清扫家中的祖坟。 要是有人问我以后是否还会回来,说不定哪一天,我就会划着双桨又回到这里。只是心中难免有些不舍,这山间万壑的清风如此美好,我正攀登在高处尽情享受呢。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