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江陵种橘,尚比封侯贵。 何况江涛转千里。 带天香,含洞乳,宜入春盘,红荔子,驰驿风流仅比。 齿疏潘令老,怯咀冰霜,十颗金苞谩分遗。 记觞前、须细认,别有馀甘,从此去,枉却栽桃种李。 想相如酒渴对文君,迥不是人间,等闲风味。

译文:

在江陵种植柑橘,尚且被认为比封侯还要尊贵。更何况这柑橘随着江涛辗转千里来到这里。它带着天然的香气,蕴含着如仙洞甘露般的汁水,最适合在春日里摆上餐盘。那远从南方快马加鞭送来的荔枝,其风光也仅仅能和它相比。 我这像潘岳一样牙齿稀疏的老人,不敢咀嚼这如冰霜般清凉的柑橘,别人分赠给我满满十颗金黄色的柑橘,也只能白白收下。还记得在酒宴前,一定要仔细辨认品尝这柑橘,它别有一番余味甘甜。从这之后,再去栽种桃树李树可就都白费心思了。 遥想当年司马相如酒意口渴面对卓文君时,这柑橘的味道,绝不是人间那些寻常的滋味能比得上的。
关于作者
宋代晁补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