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冲寒山意,未放江头树。 老去恨春迟,数花期、朝朝暮暮。 疏英冷蕊,也为有情忙,深夜月,小庭中,绝胜西城路。 调元妙手,便是春来处。 酝造十分香,更暖借、毫端烟雨。 狂歌醉客,小摘问东风,花谢后,子成时,趁得和羹否。

译文:

冬日的寒意还很浓重,江边的树木还未绽放生机。我年纪大了,总是埋怨春天来得太迟,于是一天又一天、从早到晚地数着花期。那稀疏的花朵、带着冷意的花蕊,似乎也因为有情而忙碌起来。在深夜的月光下,在小小的庭院中,这景色远比西城的道路旁的风光要美妙得多。 那有着调节自然、孕育生机神奇本领的人,就是春天到来的源头。他酝酿出了这花朵十分的香气,还借助笔端描绘的烟雨给花儿增添了几分温暖。我这狂放高歌、醉酒的人,随手摘下一朵花询问东风:等到花朵凋谢、果实长成的时候,这果实能否被采去做成美味的羹汤呢?
关于作者
宋代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