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下马东山路。 恍临风、周情孔思,悠然千古。 寂寞东家丘何在,缥缈危亭小鲁。 试重上、岩岩高处。 更忆公归西悲日,正濛濛、陌上多零雨。 嗟费却,几章句。 谢安雅志还成趣。 记风流、中年怀抱,长携歌舞。 政尔良难君臣事,晚听秦筝声苦。 快满眼、松篁千亩。 把似渠垂功名泪,算何如、且作溪山主。 双白鸟,又飞去。

译文:

我骑着马来到东山脚下,然后下马。恍惚间,我仿佛迎着风,感受到了周公和孔子的思想情怀,这种古老而深邃的精神跨越千古,让我沉浸其中。昔日那被人冷落的“东家丘”(孔子)如今又在哪里呢?那座高耸缥缈的亭子,据说站在上面可以有“登东山而小鲁”的感觉。我试着再次登上那险峻的高处。 我又回想起当年谢安从东山出仕西还的时候,当时正是细雨濛濛,小路之上满是飘零的雨滴。可叹啊,为了出仕,耗费了多少章句学问。 谢安原本有高雅的志趣,出仕为官也有一番乐趣。记得他风流潇洒,人到中年依然怀抱远大,常常带着歌舞相伴。但处理君臣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太难了,到晚年他听到秦筝之声都觉得悲苦。不过,眼前那满眼的松竹千亩,却让人感到快意。 与其像谢安那样为了功名而落泪,还不如就做这溪山的主人。这时,两只白色的鸟儿,又向着远方飞去了。
关于作者
宋代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