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子

三叠古阳关。 轻寒噤、清月满征鞍。 记玉笋揽衣,翠囊亲赠,绣巾搵脸,金柳初攀。 自回首,燕台云掩冉,凤阁雨阑珊。 天有尽头,水无西注,鬓难留黑,带易成宽。 啼妆,东风悄,菱花在,拟倩锦字封还。 应想恨蛾凝黛,慵髻堆鬟。 奈情逐事迁,心随春老,梦和香冷,欢与花残。 闲煞唾茸窗阁,十二屏山。

译文:

唱完了那哀伤的《阳关三叠》,轻寒袭人让人不禁打个寒颤,清冷的月光洒落在远行的马鞍上。还记得她那如美玉般的纤手为我整理衣衫,用翠色的香囊深情相赠,拿绣巾为我擦拭脸上的泪水,在那金黄的柳树枝条刚刚抽出新芽时与我分别。 自从分别之后,回首望去,曾经相聚的燕台已被云雾遮蔽,凤阁也在风雨中显得阑珊落寞。天总有尽头,可水却不会向西流淌,人的鬓发难以长久保持乌黑,腰带也因为思念而渐渐宽松。 她定是满脸泪痕,在东风悄然吹拂中,对着菱花镜黯然神伤。我本想把她寄来的书信封好退还。我能想象她眉头紧蹙,似含着无尽怨恨,发髻慵懒地堆在头上。 无奈这情感随着世事变迁而改变,心意也随着春天的逝去而衰老,梦境如同香气般消散冰冷,往日的欢乐也如花朵般凋零残败。那窗阁里的唾茸无人收拾,十二扇屏风也闲置在那里,显得无比孤寂。
关于作者
宋代孙惟信

孙惟信 (公元1179年~1243年)字季蕃,号花翁,开封(今属河南)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三年,年六十五岁。以祖荫调监,不乐弃去。始婚于婺,后去婺出游。留苏、杭最久。一榻外无长物,躬婪而食。名重江、浙间,公卿闻其至,皆倒屣而迎长。长身缦袍,气度疏旷,见者疑为侠客异人。每倚声度曲,散发横笛;或奋袖起舞,悲歌慷慨。终老江湖间。淳祐三年客死钱塘,年六十五。有《 花翁词 》一卷,已佚。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有辑本。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