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元夜风光,上都灯火,辉映春色。 鳌冠仙山,龙衔瑞烛,银阙凌空碧。 紫烟深拥,黄云孤起,人喜乍瞻天日。 □云里,□□□□,侍臣□□鹄立。 雾收霞卷,珠帘开遍,翠幕娉婷争出。 倾国丛中,钧天合处,忽听鸣清跸。 貂裘小帽,随车信马,犹忆少年豪逸。 如今对,山城皓月,但馀叹息。

译文:

元宵佳节的夜晚风光格外美妙,都城汴京的灯火辉煌灿烂,与春天的景色相互辉映。那巨大的鳌山造型宛如仙山矗立,灯烛被设计成龙口衔着的样子,华丽的宫殿仿佛凌空而起,在湛蓝的夜空下闪耀着光芒。紫色的烟雾浓重地簇拥着,黄色的云朵孤独地升腾起来,人们满心欢喜,仿佛刚刚见到了天子的光辉。在云雾缭绕之中,侍臣们恭敬地像天鹅一样站立着。 雾气渐渐消散,云霞慢慢卷去,家家户户都敞开了珠帘,翠绿色的帷幕后,美丽的女子们竞相走了出来。在众多倾国倾城的佳人丛中,在仙乐奏响的地方,忽然听到了帝王出行的清道声。我回忆起当年,身着貂裘、头戴小帽,随意地骑着马跟随在车旁,那是多么的豪迈潇洒、意气风发啊。 可如今,我面对着这山城的皎洁明月,却只剩下满心的叹息了。
关于作者
宋代王之望

王之望(1102-1170),南宋著名诗人、书法名家。字瞻叔。南宋襄阳谷城人(今湖北省谷城县),后寓居台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其父王纲,任徽州(今安徽省歙县)通判(与知府、知州共治政事),因反对金人立卖国求荣的张邦昌为君,为时人所敬重。绍兴八年(1138年)中进士,乾道六年(1170年)卒于临海。所著有《汉滨集》、《奏议》、《经解》等行于世。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诗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