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师断风花雪月・油葫芦

俺和您回首瑶台隔几重,早来到书院中,怕甚么人间天上路难通。 (云)封家姨也,则不俺思凡。 (封姨云)仙子,可再有何人思凡哩?(正旦唱)想当日那天孙和董永曾把琼梭弄,(桃花仙云)可再有何人?(正旦唱)想巫娥和宋玉曾做阳台梦。 (封姨云)姐姐,你此一去报恩,可是如何?(正旦唱)他若肯早近傍,我也肯紧过从。 拚着个赚刘晨笑入桃源洞,(桃花仙云)不知刘震别后,可曾得再会来?(正旦唱)到后来天台山下再相逢。

译文:

我和您回首遥望,那瑶台仿佛隔着重重阻碍,转眼间我们已经来到了书院之中,不必害怕人间与天上的道路难以相通。 (我说道)封家姨呀,可不只是我动了思凡之心。 (封姨问)仙子,还有谁思凡了呢?(我唱道)想当年,织女和董永曾一同摆弄琼梭;(桃花仙问)还有谁呢?(我唱道)想那巫山神女和宋玉也曾共赴阳台之梦。 (封姨问)姐姐,你这次去报恩,打算怎么做呢?(我唱道)要是他愿意早点亲近我,我也乐意和他频繁往来。 我甘愿像那赚刘晨进入桃源洞的仙女一样,(桃花仙问)不知道刘晨别后,可曾再次与仙女相逢?(我唱道)到后来呀,他们不也在天台山下再次相遇了嘛。
关于作者
元代吴昌龄

吴昌龄,西京(今山西省大同市)人,生卒年不详,其生活前期曾在内蒙从事过军屯,后期升任婺源(今属江西省)知州。元代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才人有所编传奇(即杂剧)行于世者五十六人”之中,即吴昌龄属于元代前期作家。尤其他的《西天取经》是元代最早的较成熟的取经杂剧,于后世取经剧及小说影响巨大:他的回回杂剧《老回回探狐洞》、《浪子回回赏黄花》等直接反映少数民族生活风情,题材别具一格,表明吴昌龄在开拓杂剧题材方面独具眼光,在元杂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认识价值。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