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金瓯应已藏名讳,麟阁终当绘像仪。寄语公明董狐笔:比及待论功

赐邑,铭彝勒石,先筑沙堤四十里。 子弟每心寄青楼爱人芳卿细细听,贱子明明道。 雨云虽念想,风月不坚牢。 月夜花朝,两地成耽阁,虚飘飘何日了。 吐蛛丝锁不住蝶使蜂媒,衔燕泥对不就鸾窝凤巢。

译文:

### 第一部分 《尾声》 那象征国家政权的金瓯之中,或许早已隐去了名字,而麒麟阁最终会绘上功臣的画像。我要告诉那些像公明(可能指有公正贤明品德的史官)和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以直书史实著称)一样的史官:等到论功行赏,赐予封邑,把功绩铭刻在青铜礼器和石碑上的时候,先修筑四十里长的沙堤(沙堤在古代是为宰相出行铺筑,这里寓意功成名就获得极高地位)。 ### 第二部分 子弟们心里牵挂着青楼的爱人。 芳卿你细细听我说,我这卑贱之人明白地讲。 男女欢情虽然时常在我心中念想,可这风花雪月之事并不牢固。 在那美好的月夜和花朝时节,我们两地分隔,彼此耽误,这样虚无缥缈的状况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啊。 就像吐出的蛛丝锁不住那些传递消息的蝶使蜂媒(指往来的信使或中间人),衔来的燕泥也筑不成鸾窝凤巢(比喻美好的归宿)。
关于作者
元代汤舜民

汤舜民,元末明初戏曲作家,号菊庄,字、生卒年、生平事迹均不详,象山(今属浙江)人。补本县吏,非其志也。后落魄江湖间。好滑稽,与贾仲明交久而不衰。文皇帝在燕邸时,宠遇甚厚,永乐间恩赍常及。所作乐府、套数、小令极多,语皆工巧,江湖盛传之。所撰杂剧2种:《瑞仙亭》、《娇红记》,惜已佚。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曲格势,喻如“锦屏春风”。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