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州・据标格是有那画阁兰堂的分福,论娇羞怎教他舞台歌榭里淹留。则

落得闲茶浪酒相迤逗。 昨日逢故友柳边开宴,今日送行人花下停舟。 这壁急攘攘莺招燕请,那厢闹烘烘蝶趁蜂逐。 恰则待热心肠相和相酬,也合想业身躯无了无休。 我劝你滑擦擦舍身崖想个逃生,昏惨惨迷魂洞寻个罢手,碜可可陷入坑觅个回头。 二旬,左右。 他则想春花秋月常依旧,试与恁细穷究。 我则索先盖座春风燕子楼,省也么叶落归秋。

译文:

从她的风姿气质来看,原本是该享有画阁兰堂里优渥生活的福分的;要说那娇羞的模样,怎么能让她在舞台歌榭中长久停留呢。结果只能是被那些无聊的酒食玩乐之事所勾引纠缠。 昨天还在柳树边与故友设宴相聚,今日又在花下为行人停舟送别。这边是莺儿急切地呼唤着燕子,热闹非凡;那边是蝴蝶追逐着蜜蜂,喧闹不已。本想着能以热心肠和大家相互应酬往来,也该想想这凡胎俗体是没完没了的劳碌啊。 我劝你,要像站在光滑陡峭的舍身崖边一样,好好想想怎么逃生;要像在昏暗凄惨的迷魂洞里一样,寻思着罢手;要像深陷在阴森可怕的陷坑里一样,赶快回头。 年纪才二十岁左右。她却只想着春花秋月能一直像现在这样美好不变,我试着和你仔细探究探究这事儿。我只好先给自己盖一座像春风中的燕子楼那样的居所,免得像树叶到秋天就凋零一样,落得个凄凉的下场。
关于作者
元代汤舜民

汤舜民,元末明初戏曲作家,号菊庄,字、生卒年、生平事迹均不详,象山(今属浙江)人。补本县吏,非其志也。后落魄江湖间。好滑稽,与贾仲明交久而不衰。文皇帝在燕邸时,宠遇甚厚,永乐间恩赍常及。所作乐府、套数、小令极多,语皆工巧,江湖盛传之。所撰杂剧2种:《瑞仙亭》、《娇红记》,惜已佚。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词曲格势,喻如“锦屏春风”。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