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四友东坡梦・混江龙

法聪心笨,(行者云)徒弟也不笨,一本《心经》读了三年六个月,就念的摩诃般若波罗蜜一句出来,这也不算笨。 (正末唱)我可也自来九喜亦无嗔,直将这一心参透,五派禅分。 闲伴着清风为故友,恍疑明月是前身。 这些时想层钟暮鼓,马足车尘,细看来恰便似云影空中尽,抛离了烦冗,落得个清贫。

译文:

法聪这人心眼有点笨呢。(行者说徒弟其实不算笨,一本《心经》读了三年零六个月,好歹能念出“摩诃般若波罗蜜”这一句,这也不算笨啦) 我向来是遇到喜事不狂喜,碰到烦心事也不生气,一直专心致志地参悟佛法,对佛教的五派禅法也有了深刻的领悟。 平日里我悠闲地与清风为伴,就好像清风是我的老友;恍惚间还觉得明月就是我前世的化身。 这段时间,我想着那寺庙里傍晚的钟声、清晨的鼓声,又想到尘世中车马奔波的喧嚣。仔细琢磨,这些尘世的纷扰就如同空中的云影,最终都会消散。我毅然抛却了那些繁杂的俗事,落得个清净贫穷的自在生活。
关于作者
元代吴昌龄

吴昌龄,西京(今山西省大同市)人,生卒年不详,其生活前期曾在内蒙从事过军屯,后期升任婺源(今属江西省)知州。元代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才人有所编传奇(即杂剧)行于世者五十六人”之中,即吴昌龄属于元代前期作家。尤其他的《西天取经》是元代最早的较成熟的取经杂剧,于后世取经剧及小说影响巨大:他的回回杂剧《老回回探狐洞》、《浪子回回赏黄花》等直接反映少数民族生活风情,题材别具一格,表明吴昌龄在开拓杂剧题材方面独具眼光,在元杂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认识价值。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