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四友东坡梦・贺新郎

东坡学士解禅机,我怎肯损坏了菩提?恰才是脱身之计。 他那厮向绒毛毡取扑绵被,尽强如俺入龙华会,兀的不辱没杀释迦的这牟尼。 不争那牡丹来赴约,和尚去偷期,东坡倒觉的有些不伶俐。 一个儿待惜花春起蚤,一个儿待爱月夜眠迟。 (东坡做睡科)(正末云)大人再饮几杯。 呀!他睡着了,着他大睡一觉,花间四友安在?(旦儿扮四友上,云)妹子们走动,师父呼唤俺姐妹四人,有何分付?(正末唱)。

译文:

东坡学士能参透禅机,我怎么会去毁坏自己的修行呢?刚才不过是脱身的办法罢了。 他那家伙在绒毛毡上盖着扑绵被,这可比我去参加龙华会舒坦多了,这简直是对释迦牟尼的侮辱啊。 要是牡丹去赴约,和尚去偷情幽会,那东坡就显得有些不明事理了。 一个人怜惜花朵,春天早早起床;一个人喜爱月色,夜晚迟迟入眠。 (东坡做出睡觉的样子)(正末说)大人再喝几杯。 呀!他睡着了,就让他好好睡一觉吧。花间四友在哪里呢?(旦儿扮成四友上场,说)姐妹们快过来,师父呼唤我们姐妹四人,有什么吩咐呢?(正末接着唱) 需要说明的是,这段文字出自杂剧唱词等内容,可能在语言表达上有一定的戏曲特色和口语化风格,以上翻译尽量在贴近原意的基础上做到通顺易懂。
关于作者
元代吴昌龄

吴昌龄,西京(今山西省大同市)人,生卒年不详,其生活前期曾在内蒙从事过军屯,后期升任婺源(今属江西省)知州。元代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才人有所编传奇(即杂剧)行于世者五十六人”之中,即吴昌龄属于元代前期作家。尤其他的《西天取经》是元代最早的较成熟的取经杂剧,于后世取经剧及小说影响巨大:他的回回杂剧《老回回探狐洞》、《浪子回回赏黄花》等直接反映少数民族生活风情,题材别具一格,表明吴昌龄在开拓杂剧题材方面独具眼光,在元杂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认识价值。

纳兰青云